• 情绪
  • 风格
  • 用途
  • 乐器
  • 版本
  • 时长
收起 帮助

授权
流程

在线
咨询

帮助
中心

新闻动态

News

“版权云”,一朵看上去很美的云
时间:2012-01-01   作者:吕丹布恩

  “随风潜入夜, 润物细无声。”借用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诗来形容今天云计算技术的普及,恰如其分。不经意间,云音乐、云服务、云手机等各种云概念已经融入并开始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就在531日举行的第一届中国(北京)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,“版权云”因其全新的概念,得到了众人的聚焦。

  官方定义中,“版权云”是一个在数字环境下,集版权内容资源、版权分发渠道、专业版权服务及各类版权开发应用于一身的开放式服务平台。它依靠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,实现了基于标准合约的版权作品快速授权和使用,同时还集成了各类标准化合约交易工具,使得版权交易按照标准化合约自动完成。“版权就好比云彩一样时刻存在,但很多云彩始终无法变成雨滴,下到地上滋润文化产业。‘版权云’的作用,就是帮助云彩变成雨滴,最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。”北京市版权局副局长王野霏对“版权云”则有一番诗意的解释。

  “版权云”的运营模式类似淘宝网的交易平台,由版权方网上“开店”、平台审核、客户购买三个基本环节组成。这一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信息更为对称与开放的环境中,实现作品版权方与作品需求者的无缝衔接,促进版权贸易更加高效顺畅。同时,倚重新技术,“版权云”突破了一次性买断的版权传统交易方式,采取了新颖的“保底+分账”模式,确保交易双方达到共赢:一方面版权购买方可以规避巨大的投资风险;另一方面版权出售方也可以持续地获取分成,从而实现版权价值的最大化。

  不难看出,“版权云”欲通过先进的云计算技术,在谋求多方合作的基础上,构建一个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和管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,为作品的授权、交易和使用提供种种便利。但正所谓“大道至简,知易行难”,在为“版权云”的出现欢呼喝彩的同时,仍不合时宜地有几番忧心。毕竟作为全新概念的版权交易平台,“版权云”尚未接受市场的真正考验,前方还有着许多现实的困难,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获得市场认同,即如何将买卖双方吸引到平台并获得他们的信赖。解决此问题之要件,无疑指向了“版权云”平台的信用度。

  众所周知,信用度是网上交易平台的生存之本,不单包含着各商家的产品优劣、服务保障等内容,同时对平台审核有着严格的要求,即使像淘宝等知名网站,也常因某些商家的诚信问题而屡遭审核不严的诟病。就笔者了解,国内的版权网上交易实际已经开展了几年,可绝大部分的成交仍在线下完成,网络仅是提供了一个获取版权信息的平台,究其缘由正是版权审核的不确定性。

  相比之下,集版权授权和使用于一身的“版权云”,审核责任更为艰巨、苛刻。因为在该平台上,合法正规的版权是买卖双方交易的必要前提,更是“版权云”这座大厦的根基。倘若在“版权云”的交易中出现侵权作品,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毁灭性的。正如一句电影台词所言,能力越大,责任就越大。“版权云”想要实现版权交易的完全网络化,就必须建立起规范、标准并被社会认可的版权信用认证体系,真正担当起版权审核的重大职责。

  近年来,版权交易流通不畅,侵权纠纷屡见不鲜。在这种市场环境下,权利人难以获取应得的利益,只得任由版权被一次性买断。如今,“版权云”这一高效、低成本的版权流通平台的出现,无疑能帮助著作权人最大化地实现版权价值,惠及整个版权产业。但是,将“版权云”勾勒的美好愿景转化成现实的美好,而不是沦为“浮云”一片,仍然需要运营方、版权人、使用者等多方共同努力。

  今年6月,首部完全按照“版权云”模式、全分账运作的影视作品的网络版权将上线交易,并为社会展示“版权云”的系统流程。对此,我们将拭目以待。